想死的念頭

跟著我比較久的讀者,應該會知道,我的正職工作就是在協助自殺、自傷族群的個案,雖然工作性質並不是做深層晤談,但我也從個案身上觀察到一些能探討的點。還沒做這份工作前,我以為面臨有想死念頭的個案,遇到的問題都是那種,即使絞盡腦汁,也想不到辦法的困難程度!但後續我發現,大多數個案是遇到”他們以為”已經無路可走的問題,也就是說,他們比自己想像中,也比我們想像中,更在乎他們自己的人生。會強調那是”他們以為”的走投無路,並不是要否定當事人所感受到的痛苦,而是想提醒即使我們內心所感受到的痛苦是真實的,也不代表未來沒有希望!

為什麼會有想死的念頭

至於為什麼有想死念頭的人,會主觀認定無路可走,這很難用單一原因來說明,自殺的成因很複雜,也有非常多人從不同的角度在探討自殺,從遺傳基因到社會環境環環相扣,彼此交互影響。天生的人格特質敏感(也能說比較神經質)、出生在缺乏關愛,甚至有危機事件(像是家暴)的家庭、發生其他重挫自尊的突發事件,等等原因導致當事人易累積負向、痛苦的經驗,內心開始變得封閉。封閉則意味著,認知思想僵化、內心易被外界壓力影響、情緒波動大、難以學習如何解決問題,也難以與他人建立關係。

其實人的大腦,在遇到極大的壓力,就會有類似電腦當機的情況,大腦無法像日常那樣運作,腦袋裡的思維打結;再加上前面所敘述的危險因子,更會導致當事人深陷於事件中,誤以為再也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,為了這逃避無解的痛苦,就會出現唯一的選項叫做自殺。

自殺的核心是衝動

所以自殺行為的主要核心是「衝動」,當衝動情緒高漲的時候,也是自殺最大概率會出現的時候,在當下想要有效阻止自殺這個行為,即是想辦法拉住當事人,轉移注意力,直到當事人離開危急現場,危機便能很大程度的緩解。由此可知,那些想自殺的人不全然是想放棄生命,他們只是想要解決眼前的問題,只是在他們過往的生命歷程中,沒有學到正確、有效的方法來協助自己,到最後只知道用自殺這樣激進的方式來面對。

接著重點是阻止了自殺,然後呢?誰都很難保證下一次突發事件的來臨,還有誰會陪在當事人身邊,所以我們要做的仍是要去理解,當事人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,想死的念頭背後有什麼故事與脈絡。日後聽到別人有想死的念頭或者是很直接得說要自殺,先不要預設一定是很棘手的情況,先去積極了解發生了什麼事情,才有機會為當事人的世界灌注希望。

那想死的我又能為自己做什麼?

這邊我想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一項觀察,我發現很多當事人與周遭的陪伴者是處於對立的情況,但這邊所提及的陪伴者,其實都了解內心的傷口需要一些時間復原,他們也會主動牽起當事人的手,想帶著當事人一起前進;但就在他們一次,兩次,甚至到第四次,第五次都被當事人推開、拒絕的時候,我必須很坦然得說,這樣情形下,還會有耐心的陪伴者非常少,久而久之,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發生了,兩邊關係逐漸惡化、演變成對立的情況。

請你記得把心打開

我這邊不是要譴責當事人什麼,而是想提醒大家,心要打開阿!過往是過往,現在是現在,然後你是你!你的存在並不會因為自殺而受到影響,你可以選擇一直著眼於過去,再次封閉內心,阻斷外界想投注的關愛;同樣的,你也能選擇走過悲痛,看向明亮處,從現在開始練習接觸愛與希望。當你把心打開的同時,也是讓身邊的人學習如何幫助你,他們需要一些時間,就像你也還在學習如何靠自己重新站起來,你們應該是彼此的隊友

將心打開,只要你願意擺脫受害者思維的枷鎖,身旁的人就有機會帶領你,重新學習如何解決問題,再次看見希望。

追蹤芳的Instagram:IG點這裡@w_fangci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